您的位置:金卡财经网 > 投资

医学论坛编辑部

2023-10-03 06:02   

医学论坛编辑部

医学助理提供所有国内正规期刊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期次、国内版号、国际版号、定价、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主编、主任、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网站、国内评价(是否为北大核心期刊、是否为中信核心期刊)、国外评价(该期刊收录于哪些国外数据库)、最新影响因子、主要专栏等信息。

Medical Assistant下载地址:

Medical Assistant上查询结果是,这个期刊不是核心期刊,连影响因子都没有,说明没有被国家统计来源期刊收录。

晋升副高级职称是不可能的! ! !

《中华医学论坛报》报纸功能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自己的读者集团定位于中国数万医疗工作者,始终以提高读者的业务水平、更新业务知识、开阔视野为己任。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医疗医药重大新闻、最新动态、科研动态、先进临床经验以及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和管理政策和经验,是该报坚定不移的方针。 1983年3月25日,赛克勒博士特邀前卫生部部长、卫生部顾问钱信忠博士为《中国医学论坛报》名誉顾问。同年10月,由18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医学论坛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中国医学论坛理事会成立于1991年1月,由医学各学科著名专家、卫生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报社社长组成。主编由顾问组成,钱信忠博士担任主席。 《中国医学论坛报》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周报,4页48页,彩色胶印。目前发行量为每期15万份。是我国发行量最大、读者数量最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报纸。由于该报一贯重视戒烟和控烟报道,自1992年起每年都被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授予“促进吸烟与健康优秀报纸奖”。此外,该报还荣获艾滋病系列报道卫生部报告奖。十多年来,《中国医学论坛报》为保障中国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除编辑部、记者交流部、特刊部外,还设有:主要负责报纸发行的出版发行部、办理国内外各类药品出版的广告部、报纸上的健康和医疗设备广告以及开发部门。医院管理信息化合作项目工作咨询部、办公室。本报挂靠机构有:北京泛德医疗信息咨询中心,提供社会服务,与全国各省、区、市建立医疗信息网络,组织专家学者建立数据库,提供信息咨询;海南华威药业是一家在中国代理国外药品的公司。《 《中国医学论坛报》杂志创刊25周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诞生。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她记录了医学发展的足迹和变迁。她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坚定前行——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25年来,我们致力于促进中外医学信息交流,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前沿实用信息的报道理念始终未变。 25年来,始终有一股推动报纸发展的力量。专家、读者、同事、朋友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长江的波浪一推再推。 25年来,总有一种感觉要表达。对于所有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我们衷心地说声——谢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们看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不是简单的轮回,而是一个不断孕育新发展、新力量、新生命的过程。这是我们的报纸,读者的报纸,将来一定会更加有活力!据新华视点记者2011年4月1日报道,海南特大非法期刊案中,犯罪分子付力等人编辑出版的假报刊有《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有哪些医学期刊

你所说的分类是不科学的。有综合医学和中医两大类。以下为综合医学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科学杂志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包头医学
北京医学
重庆医学
广东医学
广西医学
广州医学
贵州医学
国际医疗卫生导报
哈尔滨医学
海南医学
航天医学
河北医学
河南医学研究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华北国防医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
华夏医学
中国国防医学杂志
淮海医学
吉林医学
江苏医学
江西医学
交通医学
辽宁医学杂志
旅游医学科学
内蒙古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农业医学
齐鲁药事
齐鲁医学杂志
青岛医疗卫生
青海医学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人民军事医学
山东医学
山西医学杂志(下半月版)
陕西医杂志
上海医学
生理学报
实用医学技术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p ital Medicine
四川医学
天津医学
微创医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西医
藏医学
西南国防医学
西南军医
现代临床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与健康
新疆医学
新医学
亚太传统医学
医学理论与实践
新医学杂志
医学信息
医学研究生杂志
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与社会
医学与哲学
医学评论
医药论坛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右江医学
云南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医学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中华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实用医学期刊China实用医学
ChinaDigital Medicine
ChineseModern Doctors
现代中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学
中心医学杂志
ChinaMedical Frontier(本月上半年)
中国医学前沿(下半月)
中国医疗器械
中国医师继续教育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中华医德
中国医疗器械
中医
中华医学导报
中华医学指南
中华自然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生杂志
中华全科医生杂志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杂志
中日友好医院杂志
中医管理杂志

中华医学论坛的成长史

1981年,针对我国综合性大学家政系(营养系)缺乏的问题,美国赛克勒基金会创始人赛克勒博士在中国天津召开了国际营养会议,希望强调科学营养和疾病预防的理念。那次会面,赛克勒先生对有医学出身、英语好的胡启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赛克勒先生出资创办《中国医学论坛报》时,就提出由胡启民担任主编。回顾报纸创办之初,首任总编辑胡启民说:“权衡什么该发表、什么不该发表,是最困难的事情。”他回忆说,1983年,该报因报道性病而被批评为“精神污染”,差点被查封。在专家委员会确认这些内容是从医学专业角度报道后,该报才度过了危机。据该报第二任主编张琳介绍,该报创办时,第一任主编胡启民几乎包揽了“从审稿校对到版面策划印刷”的全部工作。在当时人员和经验都短缺的情况下,张琳抱着“报纸必须办好”的信念,带领三位编辑维持着报纸的运转。回首那些年,她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困难”。提起当下,她难掩笑容——《中国医学论坛报》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以及与国际权威杂志的成功合作,已成为众多医生查房的“手册”和了解的窗口其他专业。 (1983-1990)●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1983年7月10日,在卫生部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第一期正式出版。出版四至八版,双月刊,发行量六千余册。该报主要介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 1983年10月10日,本报首次报道“艾滋病”。 1984年7月10日,吴蔚然、吴阶平等专业性强、业务实际、外语水平高的18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 在此期间,报纸由半月刊改为十日刊,再发展为周刊。发行量增至17,000份。与此同时,该报还在各地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 ● 1985年2月14日,首届“中华医学论坛年度医师奖”(后更名为“赛克勒中国年度医师奖”)颁奖典礼举行。一等奖为心血管医学专业,评委由陈敏章、方琪等7人组成。随后,每年的奖项评选围绕不同专业,为优秀中青年医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本报积极开展向国际同行学习活动,派员赴《日本医学论坛报》、香港亚洲通讯社等进行参观交流。 1986年9月5日,赛克勒博士夫妇率8人代表团访华。双方就人才培养与交流、药物合作研究等进行了会谈,并参加了他资助捐赠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博物馆的奠基仪式。创刊初期,报纸编辑部于1985年设立赛克勒中医年度奖,报纸创刊时间为1988年至2004年(1991-2000年)。 ● 1991年,该报与《医药信息报》合并为《医药信息论坛》,1994年恢复为《中国医学论坛报》。 ● 1991年7月4日,报纸改为四版16版,仍为周报。在此期间,该报增设了5期专刊,并聘请各学科专家主持,发展成为“专家办报”。 《消化专刊》、《循环专刊》、《肿瘤专刊》、《呼吸专刊》、《感染专刊》分别由王宝恩教授、顾福生教授、孙艳教授、朱元珏教授、田庚山教授主持。 ● 1991年,报社成功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董事长钱信忠主持。 1998年,在该报建刊1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该报邀请了30多位各学科专家召开座谈会,为该报的发展建言献策。 ● 199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公司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注册域名。 ● 这一阶段,该报发行量超过8万份,并于2000年底正式增至24版。 2001-2006年 ● 这一时期,特刊进一步发展,涵盖的题材更加广泛。此外,该报还开始与国际权威杂志合作。 2001年,该报开始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同时翻译出版其摘要中文版和部分文章全文。 2006年1月,该报增至40页。 ● 2002年,该报开始派记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撰写现场报道,使该报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报道更加及时,加深了该报与国际医学界的联系。 ● 2003年4月,非典在北京爆发。本报策划制作了《SARS研究进展》画册并发送给相关医院,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该专辑共出版四期,印刷量超过四万册。 ● 报纸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2004年5月,该报与哈佛大学合作在中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对国内医生进行艾滋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2005年,该报与北京大学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国麻省医学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委会共同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6年,常驻新闻发布会开始派记者出国采访现场国际会议。2004年报社新址 ●2005年8月,世界知名医药产品IMS对全国1539名医生进行调查研究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高达48%,是中国临床医生首选的专业报纸。 86%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47%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高度专业。 《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文章质量高、版面印刷精美、选题贴近临床、实用性强”的专业医学报纸。 ● 报纸的成就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的认可。 2006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部组织的“2005年(第二次)全国行业报纸质量检查”中,我报荣获总分第一名。 《SARS研究进展》专辑 2003年出版 2007年至今 ● 2007年,新修订的《中国医学论坛报》扩大到44页,并新创了《循环周刊》和《疾病周刊》两本副周刊。与此同时,报纸也在努力拓展在线业务。 2007年3月24日至27日,该报首次尝试在网站上对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进行现场报道,并开设视频专栏。 2008年,报纸再次改版,增加了《肿瘤周刊》和《消化周刊》,页数增至48页。 ● 2007年10月,美国IMS公司再次随机抽查全国1723名医生。结果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阅读率达66%,受到80%临床医生的好评,受到87%临床医生的信任。 《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学术性、博学性、专业性、风格鲜明、国际化”的医学专业报纸。 ● 2007年9月21日至23日,本报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Gut杂志共同主办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该报连续组织出版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出记者前往救援前线采访,还积极向灾区捐款。 ● 本报一贯热心公益活动。 2007年、2008年,张伟社长两次在儿童节前带领报社工作人员前往云南瑞丽、龙川看望本报资助的艾滋孤儿(目前已资助52名),并向他们赠送学习资料。以及生活必需品和建房捐款。 2007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等单位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金卡财经网 | 皖ICP备2023015462号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