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金卡财经网 > 行情

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2023-10-07 06:15   

本文内容导航:

【标题】中俄能源合作困境分析
【第一章】中俄能源合作制约因素研究介绍
【第二章】能源合作相关概念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3.1 - 3.3】中俄石油能源合作现状
【3.4 - 3.6】中俄天然气能源合作现状
【第四章】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完善中俄能源合作的研究结论及参考


  4中俄能源合作存在问题

  4.1俄罗斯国内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4.1.1担心中国崛起影响俄罗斯国际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也逐渐提升。俄罗斯经济增长受到西方制裁的瓶颈,其世界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也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作为传统发达国家,面临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崛起。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担忧。

  中俄能源合作相当于支持中国生产而忽视俄罗斯经济发展。完全符合中国的能源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对俄罗斯构成新的威胁。此类声音对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造成一定影响。石油、天然气对华供应过多,将促使出口市场单一化,能源生产过度依赖中国市场。这样的观点和担忧对于民族主义者来说也许是正确的,但作为俄罗斯统治者,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一个长期问题。目前虽然受到乌克兰危机政治事件的影响,但俄罗斯却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西方国家和乌克兰正在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其次,当中国企业和中国劳动力进入俄罗斯时,中国劳动力和俄罗斯人民之间会出现文化冲突。中国劳动力将冲击当地就业市场,并对一些失业率高的地区构成新的威胁,这将导致一些俄罗斯民众的抱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中俄能源合作普遍会遭到反对。

  但考虑到俄罗斯自身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与中国能源产业合作是俄罗斯最正确的选择。尤其是2015年,俄罗斯从中国获得了63亿美元的石油预付款,这对俄罗斯经济来说非常重要。这就像在雪中输送碳一样。根据中俄2013年签署的政府间协议和石油贸易合同,俄罗斯将在25年内向中国追加供应原油3.6亿吨,每年约不到1500万吨,合同总金额高达至 2700 亿美元。

  中国需支付的预付款金额高达700亿美元(约4459亿元人民币)。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也带动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能源合同付款按时支付。这也是俄罗斯合作最重要的基础。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本身无法满足,而中国的能源进口国中东、非洲等地区由于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而充满不确定性。然而,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可以降低此类风险。尽管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合作的具体细节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但这些分歧不足以影响双方能源合作的诚意。中俄两国有着漫长的国界线。无论是管道运输、陆运还是海运等,运输成本都会比与其他国家合作低很多。而且,中俄之间的政治合作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高度一致性,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坚实基础 4.1.2 俄罗斯国内外资环境有待改善

  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国,但虽然其能源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能源价格控制却超出了俄罗斯的掌控范围,这也增加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风险。不过,允许外资企业参与俄罗斯能源企业改革仍存在一定的规则。特别是能源企业的外商投资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从苏联继承下来的腐败现象还没有完全根除。这有点受到限制。俄罗斯投资的影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吸引国外能源投资的数量、结构和过程主要取决于该国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即该国的投资环境状况。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有必要改善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今天的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金融、政治等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意味着投资风险较低且盈利能力稳定,从而增加有吸引力的项目数量,从而增加俄罗斯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样,经济增长将影响恒定风险投资回报率,这也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俄罗斯。近几十年来,FDI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着增强:FDI 在世界经济中占 GDP 的比重在过去 20 年中增长了五倍多。这一过程在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转型经济体中最为密集地进行。俄罗斯投资环境的现状在所有三个领域都被评估为高风险。其原因并非新项目投资资金缺乏,也不是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投资风险的增加。直到最近,总体风险和挑战基本没有变化。不过,不少专家认为,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直到最近,俄罗斯还存在所谓的寡头政治制度。该国的经济生活由少数所谓寡头和外国投资者群体控制,他们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群体,很难知道谁来制定游戏规则。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规则在不断变化,这就是过去三年俄罗斯发生的情况。对市场最不利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潜在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国际公认专家的评估以及各国风险状况对投资机会的吸引力程度。尽管普京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增加能源外资投资的政策,但落实起来仍需要较长时间。

  4.2 我国能源发展和综合管理存在缺陷

  4.2.1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地位较低

  中国在能源发展和综合管理方面的短板首先体现在中国石油工业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石油作为全球性能源,仅在本国不能算是巨头,在国际上也不能算是巨头。但中国石油企业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另外,石油工业的发展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中国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重视石油能源的开发。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业还很薄弱,主要以国家为主。从部分能源、油气领域的开放来看,国际化进程还很低。这与世界能源企业的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到中国真正认识到世界能源的重要性时,国外好的油气矿已经被外国巨头牢牢控制,中国只能走向高风险、低投资回报。能源储备地区的钻探和开采,比如战乱地区的南苏丹、非洲等。中国国际石油地位较低还体现在根本没有石油定价权。它完全由OPEC等组织组织的能源生产国控制。没有价格话语权,投资回报就缺乏保障。它可能一分钱都赚不到,从而错失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在能源企业方面,我国虽然拥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能源企业,但规模和产能无法与世界顶级石油巨头相比,甚至无法与俄罗斯一些国有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地位要求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而石油能源又是不可再生能源。一旦错失良机,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狭窄,处于被动地位。

  4.2.2缺乏有效的能源协调和管理机制

  中俄能源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部门来协调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能够推动中俄能源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机制。鉴于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要性,有必要建立基于俄罗斯能源供应机制和双边贸易发展的协调机制,并在能源采购和能源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俄罗斯一定的自主权。对于俄罗斯,中国将放宽投资限制并提供政策支持。俄罗斯和中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两国人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中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考虑,必须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除了维持经济联系外,政治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中俄贸易将受到影响。势头明显增强。中俄石油公司、天然气公司都拥有较强的国家控制力,应大力开展内部治理,改革国有企业。中国“十三五”规划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就包括能源企业改革。通过改革,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活力,消除过多的社会负担,形成核心竞争力。该部门的成立有效迎合了中俄能源企业的市场协调,也能有效规避中端市场能源企业的风险。对于中国能源企业来说,进入俄罗斯能源开采与合作对于降低投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俄双方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协调部门。

  4.2.3中国缺乏中长期能源战略规划

  中俄能源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以来,无论是管道建设进入实施阶段,还是文件签署有效,都离不开顶层政治设计。这样的设计必须着眼于中俄两国未来的影响。合作发展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许多合作文件的签署缺乏长期的合作规模。他们都专注于当前项目的实施和开发。俄罗斯和中国都缺乏合理的计划,中国也缺乏合理的计划。中国能源安全中长期规划。尽管国家现在对能源越来越重视,但中长期能源战略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我国能源开发已到中后期,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我国在能源安全和能源进口方面的战略举措均以中短期为主。长期规划,对能源问题缺乏有效的长期有效措施。

  4.3 中俄能源合作的国际制约

  4.3.1亚洲能源竞争阻碍中俄合作

  亚洲一直是俄罗斯高度重视的能源合作地区。除与中国合作外,俄罗斯还与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建立能源合作与贸易。这对于中国能源进口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局面。亚太地区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市场。亚太地区既有中国这样的新兴能源消费国,也有日本、韩国等工业发达但能源进口依赖度极高的经济大国。中日韩都是能源净进口国,对能源的需求同样迫切,能源进口来源大多趋同。因此,三个国家在能源进口方面实际上存在同质竞争。无论是出于能源供应考虑还是地缘政治考虑,中日韩均高度重视俄罗斯油气能源出口,相互竞争激烈。日本是一个能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几乎没有能源。它们都依赖进口,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中国在俄罗斯能源市场竞争。最近安泰至大连线的失败是日本竞争的结果。韩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韩国和东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合作,严重阻碍了中国在这一合作问题上的话语权。由于韩国的存在,中国在能源合作中始终处于劣势。情况。此外,中国还要面对欧美国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阻挠。欧美国家不希望中俄能源合作走得太近,并极力阻碍双方合作进程。他们利用欧洲能源进口的价格优惠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能源价格。

  4.3.2 能源合作价差较大

  中俄能源价格因素困扰双方已久。由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能源贸易主要通过管道和陆路运输,但陆路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常采用石油管道来控制。然而,石油管道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常高,回报周期长。如果俄罗斯不能在能源出口价格上做出更多让步,中国能源投资资金将在前期受到限制。但俄罗斯认为,一旦能源价格给予大幅折扣,就会影响其他国家走出去的利益,吸引其他国家。不满,影响俄罗斯能源出口形势稳定,降价也不符合能源出口政策。中俄两国因能源价格差异陷入死循环,需要双方有更大的让步和诚意来解决。中俄之间要实现真正的双赢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中俄能源合作开发利用中,价格因素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中俄两国的能源公司都是国有企业,由各国国资委直接管理。这就削弱了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的作用,如果两国政治谈判良好,中俄能源企业的价格因素或许无法阻碍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但一旦其他政治因素占据太多,就会影响中俄能源合作进程和能源价格问题。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中俄作为成熟大国,应该从战略高度解决能源价格问题,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利益。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市场条件对能源公司和法规进行调整。价格,削弱行政干预能力,进行友好谈判。作为能源消费国,中国应在能源自给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谋求能源进口的长期稳定。俄罗斯作为能源生产大国,应在价格方面向中方作出更多让步,共同建立良性市场平台。在此平台上享受价格折扣,掌控全球能源定价自主权。目前,俄罗斯主要向欧洲供应石油和天然气,向中东国家供应煤炭等资源。但无论向哪个国家供应能源,中国能源进口价格均较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价格远高于俄罗斯从其他国家进口能源的价格。出口价格。尽管俄罗斯石油公司近年来逐渐降低对华出口石油价格,从2013年每桶2美元的折扣,到2015年油价最低时,仍能提供2美元/桶的折扣。 1美元。可见,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能源价格问题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结果符合中俄的共同利益。

  4.3.3 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

  能源是现代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产品。每个国家都有巨大的能源需求,但世界上真正拥有巨大能源供应的国家并不多。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之一。与中国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以及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决定了中俄能源合作非常顺利。尽管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增多,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其他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中俄能源良好合作的影响将会加大。中国进口能源合作的最大威胁来自日本的竞争。日本是一个能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能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此外,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有着非常强大的经济实力。俄罗斯能源市场已经出现竞争,最近安泰线的失败就是日本竞争的结果。还有美帝国主义的威胁,美帝国主义实行霸权主义,极力阻挠中俄能源合作。国际市场格局激发了俄罗斯开拓中国市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俄罗斯一直将欧洲视为其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将欧洲市场定位为其核心市场,其能源出口、管道建设等均针对欧洲国家。俄罗斯也一直宣称自己是欧洲国家,并一直致力于融入欧洲。然而,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目前仍在衰退泥潭中挣扎。对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大幅下降。尽管欧洲国家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仍无法将俄罗斯的能源需求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与此同时,俄罗斯经常以能源为武器,先后切断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东欧和西欧国家就像绳子上的蚱蜢,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安全受到威胁,欧洲国家正在寻求新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依赖。特别是俄罗斯目前正在逐步减少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存在。能源价格走低触及俄罗斯能源出口核心利益,欧洲市场量价齐跌。最终,俄罗斯陷入了对欧洲能源出口减少的困境。

  4.4 本章小结

  本章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能源合作结构和贸易方式,指出了中俄能源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能源价格、政治因素和能源设施改造。等现实问题,将为后续提出中俄能源合作对策铺平道路,影响中俄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合作。因此,要想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就必须重视中俄能源合作的必要性,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将其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返回本文导航
金卡财经网 | 皖ICP备2023015462号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