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金卡财经网 > 行情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样本样本(选3篇)

2023-10-01 22:51   

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根据潜在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影响,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以下为您整理了3篇关于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样本的文章,欢迎品尝!

第 1 部分: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样本

 1。目的:特种设备事故及人员伤亡或险情发生后,迅速消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并修复损坏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事故负面影响,减少事故损失。

  2。适用范围: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爆炸、坠落等事故,以及事故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特殊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3。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分工: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分为现场指挥组、除险组、疏散组、救援组、联络组、火警组、电力抢修组。职责分工是:

  1。总指挥:总体指挥、协调事故处理工作。

  2。现场指挥:指挥事故现场的调度、协调。

  3。消险小组:组织消除事故危险源。

  4。疏散队伍:隔离防护、疏散人员、转移物品、减少损失。

  5。救援队伍:立即组织人员、出动车辆,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6。联络组:开展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

  7。火警组:尽快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灭火工作。

  8。电力抢修组:负责电力设备停电及抢修工作。

  4。意外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当公司发生事故或事件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全力切断或隔离事故源。同时,车间负责人将决定是否紧急停止设备运行,并尽快向公司领导汇报,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严重事故可直接报告有关职能部门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如果发生火灾请拨打“119”,如果需要医疗紧急情况请拨打“120”。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和部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性质(爆炸、火灾、坠落)、人员伤亡情况、报告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2。公司领导到达现场后,要迅速组织力量查明事故来源、地点和原因,开展救援自救工作。根据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公司领导应立即决定是否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决定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人员接到报警后应当尽快作出反应。赶赴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处理事故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营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同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5。意外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系统: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全体成员必须参加。

  2。演练内容、时间、风险排除方法、急救方案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3。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2部分: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样本

  1。组织架构及职责

  医院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检验管理部。各区、市成立了本部门的应急技术响应小组。 (见附录1、2、3、4)

   (1) 组织:

  1。领导团队

  团队负责人:Dean。

  副组长:副院长、院长助理。

  成员:研究所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市相关人员。

  2。领导小组办公室

  董事:副总裁

  副主任:院长助理、检验管理部部长

  成员:稽查管理部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专家组

  4。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

   (2) 职责:

  1。组长:负责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协调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督促各区医院职能部门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听从指挥。及时有效地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负责批准事故调查和鉴定报告。

  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组长出差时,由他担任组长。发生重大事故时,他会到现场参与事故处理,组织应急技术处理组,确定技术处置措施。

  3。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协调组织医院特种设备事故处置。检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发生重大事故时,现场副队长和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制定技术措施。

  4。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建立应急技术响应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4)。组长由医院指定一人,成员3至5人,其中包括具有资格或相关资格的检查人员。由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人员组成。根据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及时派出应急技术处理小组成员,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事故处理技术措施。建立由地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单位组成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联动单位名录(具体名单见附件5)。

  5。医院办公室、各区、车站综合室:负责接收报警和后勤保障,负责院内救治资源的调配,提供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车辆等,并协助并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善后处理工作。按照统一口径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2。接收警报和紧急响应

   (1) 事故报告

  1。本院全体人员: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或疑似事故)后,本院全体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和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特殊情况,可以同时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院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隐瞒事故情况。

  2。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逐级上报;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常用通讯联系方式见附件6)。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类型;伤亡、经济损失和事故概述。

  因情况紧急,未能及时了解事故详情的,有关部门在报告的同时,应通过多种渠道确认了解,并根据事件发展和处理情况及时补充报告。事件。

  3。接到事故报警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区、市、站办公厅要迅速进行电话录音。电话记录应当包括: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人员伤亡和损失等。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当迅速报告。并将情况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同时通报相关人员。各区、市特检站综合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4。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负责人要迅速初步判定事故等级,联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联动单位,同时派员赶赴事故现场参与处置。事故处置。

  5。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特大、特大事故,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情况及处理情况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协调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2) 基本应对程序

  1。到达事故现场后,赶赴现场的人员应立即联系事故发生单位或业主及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单位,协助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处理技术事故;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尚未到达现场时,应了解事故情况,仔细检查现场,并将上述信息反馈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应急小组负责人各区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各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负责人应当根据信息反馈和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及以上事故。事故中心领导小组及事故发生地点。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报告。

   (三)现场工作主要内容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在事故现场实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尽可能遵循减少人员伤亡、减少事故损失、严防事故蔓延(污染)的原则。协助事故发生单位开展自救。确定事故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1。根据设备和事故特点,初步判断事故是否可能进一步扩大。早期处置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尽快对事故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事故范围、事故危害扩大趋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2。确定与事故相关的特种设备,审核相关设备数据和信息;检查和测试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设备所使用介质的相关技术资料。

  3。针对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提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结构、工艺特点和事故类型,迅速开展必要的技术检查,确认危险物品的种类和特性,制定救援处置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及时有效控制事故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4。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决定启动预案后,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要迅速派出应急技术处理组加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联动单位配合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明特种设备事故的性质、类别、影响范围和可能的后果,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重大事故技术处理处置方案应当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对于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我们积极配合事故发生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措施开展事故应急处置(见附件7、8、9、10、11、 12、13、14),对重大事故,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协调下,开展快速处置工作,为确定事故等级、协调指挥、处置事故提供技术支撑。事故发生后,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要做好事故现场的证据收集工作。同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小组相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确定技术处置措施并协助处置事故。

  5。对于罐体泄漏可能导致严重次生灾害(如爆炸等)的,提出人员疏散建议。锅炉压力容器或者含有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压力管道发生泄漏时,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采取泄漏处理措施。组织消防人员对泄漏气体、液体进行灭火和消毒或稀释,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压力容器及周围受影响的压力容器进行喷淋、冷却。

  6。建议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如设备紧急堵漏等。

  7。根据事故性质和特点,提出介质排放、泄压等技术措施;对于可切换设备,将事故设备和其他潜在危险设备的内部介质切换到安全可靠的设备。对于可移动的设备、设备(如联苯、液氯、液氨​​、二氧化硫气瓶),经有关专业人员确定可以移动后,组织具有安全防护知识并配备防护用品的人员将设备移至指定地点。处置场进行处置。

  8。根据介质的毒性,提出中毒预防和处理建议;营救受害者。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灾人员现场救援或安全转移,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告知现场人员(包括处置人员)事故可能造成的危险和自我保护知识。

  9。提出需要动用社会力量(人员、设备、车辆等)的建议;

  10。提供救援行动中专业技术操作的技术指导(包括救援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四)中央事故工作组人员安全防护

  参与应急救援行动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并按要求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必要的安全装备。必要的技术处理应在专业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到事故现场进行。

  (5)特种设备事故救援联动企业

  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性质和特点,动员相应的社会力量,落实相应的处置政策。借助公司专业操作人员(救援队伍)、专业救援设备和救援技术,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害,提高处置效率,降低处置风险。特种设备事故救援联动企业名单见附件5。

  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社会救助联动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事故处置设备和物资,特别是快速压力泄漏堵漏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事故处理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联动企业要有专项演练。

  3。特种设备应急措施

  1。电梯事故应急措施(见附件7);

  2。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措施(见附件8);

  3。现场(厂)机动车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见附件9);

  4。大型游乐设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0);

  5。客运索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见附件11);

  6。液氯钢瓶泄漏事故应急措施(见附件12)

  7。 LPG罐车事故应急措施(见附件13)

  8。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措施(见附件14)

  4。计划管理与修订

   (一)本方案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所在地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二)本预案由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两年修订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对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进行审查和更新。

   (三)本预案按照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定期进行演练。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样本

  第一章  总则 原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特种设备事故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根据本县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预案是县人民政府处理本县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和组织原则。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本预案确定使用单位为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单位。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事故,是指本县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事故:
  (1)因电梯被困故障或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2)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3)锅炉爆炸事故;
  (4)压力容器(包括固定式和移动式)泄漏、爆炸事故;
  (5)压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第四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实行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的原则。
  第五条 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责任制度,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抢险救援工作,保证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正常进行。响应工作。 。
  第二章  应急响应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机关办副主任、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安监总局、公安局、乐谢银⑾金瓯架⒊墙⒐架⒐惊郑焕兰夹∽橄榄律张旃远程詹疑晙聪戂柿考吉舻尽傲架8 ⑻刂童子璞gancoat玫瑰ノ廊嘭Τ闪⑻刂子蒲甘路市北老站依然开放4小时,通讯顺畅。
  第七条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一)组织、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事故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2)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救援工作进展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三)落实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相关抢险救援措施。
  第八条 组长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协调有关部门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人员,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第九条 副组长职责:负责具体应急救援措施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  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十条 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规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他们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单位特种设备数量及安装位置分布;
  (2)日常操作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症状及对策;
  (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的组织管理网络和救援人员;
  (四)相应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处理事故的责任。
  第十二条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电梯维修资质的单位对其电梯进行维修。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职责如下:
  (1)负责所使用电梯的日常安全运行;
  (2)配备与所维护电梯数量相匹配的工具、人员、运输工具,接到电梯故障后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易发生事故的特种设备列为危险监控设备,依法实施重点监控。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其他易造成群体性伤亡的特种设备均纳入危险监测设备范围。昌明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应列为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
  第十四条各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自身装备特点和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配备必要的装备、工具、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
  第十五条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第十六条 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自检,并按照有关规定按期安排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后,使用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排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四章  事故报告与现场防护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一)根据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同时报告质监局、安监局、消防队等有关部门。
   (四)各成员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第五章  紧急处理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的设备操作人员、检修人员、主管人员、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本单位事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经县政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认真执行本方案。组长不在时,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应当首先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
  第二十一条 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有关单位配合的,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
  第二十二条 参与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的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应急演练记录
金卡财经网 | 皖ICP备2023015462号
© All Rights Reserved